TONG CHENG YI LIAO

提拉牵引旋转捻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
来源: | 作者:骆书信 | 发布时间: 2023-10-26 | 25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1994~1997作者采用提拉牵引旋转捻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4取得了满意疗效。现总结报告如下

1 床资料

1.1 年龄与病程 本组304例中158146年龄19~302731~4011341~508951~605761~7118例。病程6个月以内141~2101~542~101410年以上6

1.2 症状与体征  30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与下肢放射痛,其中左下肢放射痛者149右下肢放射痛者199例,双下肢放射痛者36例。有显著腰脊柱侧凸者154腰部生理弯曲消失者221例。304例均有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无大小便功能障碍

1.3 突出部位  CT检查示中央型突出者92左偏型123右偏型89单节段椎间盘突出者2122个节段以椎间盘突出者92其中L2~3椎间盘突出27L3~4椎间盘突出47L4~5椎间盘突出188L5S1椎间盘突出136突出椎间盘钙化者2腰椎骨质增生者54例,黄韧带肥厚者27

2 治疗方法

L4~5椎间盘左偏型突出为例。首先以2.5%强的松龙与2%利多卡因各等分混匀,在L4棘突下缘两侧竖脊肌内,经严密消毒后,各注射1.5~2.0ml20分钟后,让患者骑坐于自制的具有快速解脱装置的牵引椅上,将臀部用束带固定于椅面,胸背部套上牵引带,加力向上牵引。待病变处腰椎棘突间隙增宽时(约40~50kg1~2分钟),助手位于患者左侧,以右手拇指置于患者L5棘突左侧。术者位于患者右侧,左手拇指置于患者L4棘突右侧,右肩抵患者右腋下,右臂绕颈前扳患者左肩项部,以右肩右肘配合使患者腰部后弓,而后脚踏解脱开关迅速解除牵引,变后弓为后伸,同时向左旋转后伸并向下捻压,左手推L4棘突向左,助手同时推L5棘突相对移动感,否则重复进行。术后给自制温经通络胶囊(主要成分为当归、芍药、桂枝、细辛、吴茱萸、通草、甘草、生姜)每日6g,分3~4次内服,共3~6周。对临床症状重者,辅以抗炎止痛药及神经营养剂。疼痛缓解后,进行腰背肌锻炼,常做仰卧架桥、飞燕点水式,每日2~3次,每个动作重复6~12次。每次手法治疗间隔1周,治疗期间不严格限制活动。

3 治疗结果

本组304例,最多治疗3次,最少治疗1次,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,治愈251例,好转44例,未愈9例。总有效率97%。其中1次治愈者75例,2次治愈者82例,3次治愈者94例。未愈9例中,2例突出的椎间盘已钙化,1例合并椎管狭窄,6例有较严重的骨质增生。好转44例中,43例椎骨质增生。对295例有效病例进行了随访,6个月内复发者3例,其余疗效稳定。

4 讨论

本法是在斜扳手法与骨盆牵引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。术前局部麻醉,可使病变处竖脊肌充分松弛,提高手法作用,减轻局部的炎性水肿,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。采用坐式牵引,腰部四周空间大,便于手法操作。在牵引的同时使腰部前屈,后半部椎体间隙及小关节间隙加大,后纵韧带紧张,椎体间隙内形成负压,而后行腰部后伸旋转捻压,由于旋转使后纵韧带弹力进一步加大,突出物在椎间负压吸力、后纵韧带弹力、旋转剪力和捻压推挤力的共同作用下,易于回纳、部分回纳或移位,从而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,同时还起到了矫正小关节紊乱和松解粘连的作用。术后用药冀以改善血液循环,消除病变局部炎性水肿,防止机化粘连。锻炼腰背肌以增加椎体稳定性,防止复发。临床观察结果表明,本法对病程较短,单纯腰椎间盘突出者疗效好;对病程长,合并腰椎退行性变者虽有一定疗效,但往往难以达到痊愈;对突出物已发生化或合并有病变部位严重骨质增生、椎管狭窄者疗效差或无效。